间歇性地突然想喝可乐了,结果被科普可乐杀精。其实也是多次听说了。
可乐杀精的传言由来已久。比较早的报道是〇六年人民网的,它援引某“最近出版的美国侨报”称这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专家做的研究。我发现这篇文章被四处抄袭,很可能是此说法大众化的开始。
我预想中,这个研究大概是这样的:找好多人,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,首先对其精子数量做一个前测,实验组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一直喝可乐,然后做一个后测,对比前后数据,搞一下标准化,搞一个显著性检验,最后得出结论。
我想多了。早在〇五年出版的《性保健必读》给出了该研究的细节:把精子放到一定量的可乐里,一分钟后测量成活率,结果显示,新型可乐配方杀死了 58% 的精子,早期配方杀死了全部精子。“直接放到可乐里”,无力吐槽……这是做研究?怕只是空闲之余皮一下吧。
精子在体外的存活期多长呢?果壳网告诉我,只有几分钟。呵呵,那放到可乐这样满是碳酸和糖的环境下就可想而知了。
真说“杀精”的话,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的网站认为如下物质在摄入过多的情况下有隐患:可乐和咖啡里的咖啡因、酒精里的乙醇、香烟里的烟碱、豆制品里的异黄酮、奶油糕点和薯条的反式脂肪酸、烧烤食品里的致癌物、芹菜里的芹菜苷和挥发油。
脱离“量”来谈“质”很容易耍流氓,瞎报道瞎传播更是耍流氓。